2007年8月11日 星期六


仁王興國

旅居或移居海外的華人尤其是南方各省籍華人都慣稱自已為唐人。世界上不少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有華人聚居的地方都有唐人街(洋人稱之China Town)。我想除了老一輩的華裔或受過華文教育者,大部份年青華裔可能不懂這唐人的由來。知道的人都知道,這是源於中國一個朝代﹣唐朝。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王朝。而它的成功正是奠基於一代仁唐太宗王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他的文治武功實堪為後世政治家(政客莫學)模楷。

李世民不只文轁武略, 智慧過人。而且有開闊胸襟,容人所不能容;這才是成就他名垂千古的主要原因。

(一)在平定內亂之後他不計前嫌重用了以前不支持、反對甚至要謀害他的人。魏徵就是一個例子,他曾是太宗王位競爭者太子李建成的謀臣, 曾策劃謀害太宗。李世民不計前嫌且重用了他,而魏徵也成了唐朝名譟一時的諫臣。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其二、手握重兵的李靖,在玄武門之變中保持中立不發兵支援李世民。但李世民取得王位後,依然重用他及他的學生李膺。並委為西征的主帥,最後打敗突厥。消除了多年的外患。

(二)寬待敵人:唐軍打敗了突厥並俘虜了突厥王頡利可汗。按理他可以也應該把頡利殺掉。朝中群臣也大都主張殺頡利以慰眾戰士在天之靈。但在幾經人天交戰之後他終於力排眾議,說服群臣不殺頡利。他所持的理由是唐朝興兵討伐頡利是以戰止戰,不是如頡利為稱霸天下而窮兵贖武。他深知草原民族的個性,殺了頡利可以洩一時之恨, 但也給了頡利殘餘部下為頡利復仇而重新結集提供了條件。戰爭打的越久國力消耗越大,苦的是人民。他甚至在頡利病死後封為義王,以突厥習俗火葬之。

(三)平等對待各族:頡利戰敗之時正值草原大旱,連年戰亂加上天災,草原各部落民眾餓死無數。為此李世民設定了一個大胆的計劃:安排災民南遷改牧務農,解救了突厥滅族之災。當時的唐朝經濟基礎並不很好,幾百萬人口南遷所要耗的資源及仍在邊彊收拾殘局的幾十萬部隊的供應,給唐政府帶來巨大的壓力,可李世民還是咬緊牙根扛了下來。這一仁政不止迅速來平定戰後的亂局安定民心,也因此贏得了草原各部落的臣服歸順一致稱他為天可汗。

0 评论 :

技術提供:Blogger.

陳年舊事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Recent Visitor

Visitor count

AD

笑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