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在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世界裡,為了群體的生存和興盛而有了組織, 而有了領袖。在動物界裡牠們選出了最強壯的來當領袖。而在人類世界,人們推舉最有才能及最能服務群體的人來當領袖, 就是選“賢與能”。

明君

中國最早期的堯、舜、禹帝就是這樣產生。這種制度為禪讓。在禹傳位給兒子後,禪讓制度終結,才有了以後幾千年的世襲制度。然而以後的幾千年帝制政治中,堯、舜、禹、的精神,成為了帝王指標(做到做不到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各朝的開國皇帝及明君,無不以“社稷蒼生”安居樂業為施政之綱領,及個人功績的參考點。

帝制所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權力過大。帝王不止有任免官員的權力,也握有生殺大權。所謂 “君要臣死, 不死不忠”。然而這只是一般人的見解。你若深入探討就會發現並不是這麼簡單。做皇帝, 尤其是當一個像中國這麼大的大國皇帝,也不是能為所欲為的。唐太宗李世明和魏徵故事就是一個例子。

眾所周知,魏徵是一個諫臣。諫臣的功能就是監督皇帝,一旦發現皇帝要做,或做了不該做的事, 就要提出阻止和勸告。做諫臣第一個條件是要不怕死, 第二要飽讀詩書、史籍。人格修養自然不用說了。這是唐太宗和魏徵的一個小故事:

『唐太宗李世明有個嗜好就是養鷂鷹。有一天李世明正在耍弄一隻心愛的小鷂鷹。遠遠看見魏徵向他走過來, 怕魏徵又嘮叨,急忙把小鷂鷹藏在衣袖中。等到和魏徵談完,魏徵走了, 把小鷂鷹掏出來時, 發現小鷂鷹已經死了。 』

唐太宗能大度納諫,任人唯賢, 知人善用,廣開言路。是以開創了名留千秋的大唐盛世。在魏徵死後,他為魏徵寫下的悼詞成了千古名言。

「夫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 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 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 遂亡一鏡矣。」

唐太宗對長孫無忌說:「魏徵每次向我進諫時,只要我沒接受他的意見,他總是不答應,不知是何緣故?」未等長孫無忌答話,魏徵接過話頭說:「陛下做事不對,我才進諫。如果陛下不聽我的勸告,我又立即順從陛下的意見,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豈不違背了我進諫的初衷了嗎?」

太宗說:「你當時應承一下,顧全我的體面,退朝之後,再單獨向我進諫,難道不行嗎?」魏徵解釋道:「從前,舜告誡群臣,不要當面順從我,背後又另講一套,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現,而是陽奉陰違的奸佞行為。對於您的看法,微臣不敢苟同。」太宗非常讚賞魏徵的意見。

昏君

歷史上的明君並不多。昏、暴君卻層出不窮,古今皆有。而昏庸、暴戾的君王都是同樣的下場 ﹣國破人亡。隨手拈來便有好幾個。

秦、隨二代而亡

隋煬帝雖有雄才,可惜卻好大喜功, 窮兵黷武。他父親隋文帝在世時,國家儲備已達可供五十年用之巨。這樣的基業卻被他在十幾內就花光了。最後落的被叛軍絞殺於江都行宮的下場。



夏朝的最後一個君王,文武雙全。可以徒手把鐵鈎拉直。但卻因驕奢淫逸, 生活腐化, 而使四方諸侯叛變。最終被商湯所滅,死於南巢。

秦二世

在秦始皇嬴政未平定諸國建立秦朝前, 他的先祖秦孝公就已廣納人才(客卿:類現代顧問)。經歷百年才為秦始皇磸下後來統一天下的基業。影嚮後世甚深的“商鞅變法”便是由秦孝公所招納的魏國人商鞅所造。商鞅為秦孝公策劃了管理法規, 在十年間使到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讓秦國脫胎換骨, 成為戰國時最強大的國家, 最終統一了天下。

然而到了秦始皇的兒子,秦二世嬴胡亥,就迅速敗亡了。其實秦本來也不會這麼快滅亡的。秦始皇本將王位傳于長子扶蘇, 但詔書卻被太監趙高所扣押。趙高說服當時的宰相李斯,才把嬴胡亥扶上台。嬴胡亥是個庸才草包。宦官趙高及糊塗宰相李斯是為了個人的私利才把他扶上台。結果李斯反而落得個謀反罪,被嬴胡亥下令腰斬於咸陽市。

昏庸的君王加上佞臣,終至朝網大亂,民不聊生。民眾以揭竿起義終結了秦朝的統治。


君非君

當今世上還保有君王統治的已經不多了。而還保有君王的國家也多以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的形式存在。其目的在於限制君王的權力。 根據大英百科的解說是:

君主同意與一個依憲法組織的政府分享權力的一種政府體制。君王可能仍為實際上的國家領袖。或僅為像徵式的領袖。憲法將其他的政府權力分配給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

劍橋百科的解說是:

君主按照代表國王或女王治理國家的政府各大臣的意見行動。因而君主的政治權力大部份是形式上的,其作用也大部份是禮儀性質的,但是在發生政治危機或議會政治處於真空狀態時, 君主的影嚮力便會強大。

目前世界上君主立憲國家有比利時、柬埔寨、約旦、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泰國和馬來西亞。

簡而言之,君主立憲的國家,國王也不能高於憲法。君主只是像徵式的國家領導人, 不能再像以前的君王般來隨意使喚人民,號令群臣了。

是皇上也好、大帝、蘇丹、總統、總理、首相、國家主席也好, 都是領袖人物的稱呼。是人民所寄望者。他們能贏得萬民的景仰, 流芳百世;也會被人民唾棄和推翻,並不是偶然或必然的, 全在於他們是否扮演好他們的角色。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千古不移的定律”


﹣﹣﹣寫於馬來西亞霹州政權被強奪及新舊首相交替之際

0 评论 :

技術提供:Blogger.

陳年舊事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Recent Visitor

Visitor count

AD

笑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