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一般人都有大意、隨意的毛病。習慣了就會變成粗心大意。對待事情得過且過,或會錯意做錯事,誤事誤人。

就那辯論和諍論來說吧。很多人都把諍論當成辯論。然後又把它當成交流、討論。其實它們之間的性質是很不同的。而一般上辯論是正面的行為,而諍論卻是不可取的行為。也是不被鼓勵的。這裡先講一佛教故事:


佛陀於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一天,目連尊者的弟子與阿難尊者的弟子二人在討論著:“我們兩人的梵唄唱誦,誰較殊勝?”這時,眾多比丘聽到他們兩人諍論不已,便去稟告佛陀:“世尊,有二位比丘在諍論著誰的梵唄唱誦比較殊勝?”佛陀知道後,即請一位比丘去找這二位比丘前來。

兩位比丘來到佛陀的住處,頂禮佛陀後在一旁站立。佛陀問他們二人說:“你們是否在比較誰的梵唄唱誦較殊勝?”二位比丘回答:“是的,佛陀。”

佛陀告訴他們:“你們可曾聽我鼓勵爭論的開示嗎?你們這樣與外道梵志有何不同?”比丘們回答:“不曾聽佛陀鼓勵諍論之法。”佛陀又說:“我從來不曾鼓勵比丘們要與誰一爭勝負。我所說法是為教化眾生而說。

有許多人不明白辯論和諍論是完全兩回事。辯論是對一件事有一個以上的解決方法,而這些方法又不能令大多數人所接受時而進行的有系統爭論。

從理論的高度來說,辯論應該是一個批駁謬誤,不斷加深各方對於事物的認知而逐漸統一觀點的過程。簡單一點說,往往辯論的結果,都是趨向於正確的認知。

要從事辯論的2方或多方都必需對問題有相當的認識,或者說雙方的程度要相當。

而諍論就和辯論完全不同。諍論的人目的就是要壓倒對方。或者要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是一種傲慢的行為。

有些是持才傲物的傲慢,認為自已很聰明,天下沒有他不懂的知識,目中無人。你講一句他頂一句,或者找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理由來頂你。其實就是看不起你。

第二種是倚老賣老,為了維持自己的威望、老大的尊嚴,而死不認輸,死要面子。怎樣都要找你的缺點,更改你的意見、文字。

很多人就是不要明白這兩點的差別。特別是現代一些無知家長和老師,祟拜西方那一套,鼓勵學生、孩子多發問。結果拿捏不好,學生、孩子都變成諍論型人物了。蓬事必爭,不用大腦。

所以如果你想你的孩子正常成長,要開發孩子的智慧。不是鼓勵他無事不問,鑽牛角尖式的爭論。而是要他逄事先用大腦想想才發問。

這兩種人都是非常可憎的。這種人遇到和他們一樣的人就會爭的面紅耳赤,甚至罵架,打架。最後反目成仇。但他們還不知道他們最大的損失就是越來越蠢。因為有學識有修養的人都不會再浪費時間去和喜愛爭論的人談。也不會自討沒趣的去指正你的錯誤。

有些人在討論問題時為了表現自己,特別是有年青女孩在場時。往往離題,亂扯一通。這樣的情形往往就會轉變成諍論。有時實在認不住給我痛駡一頓後又轉口說,這是交流,討論嘛。哇操!真要面子,無知到這程度。交流,動不動就要和人家交流,有沒有先問問自己拿甚麼和人交流?甚麼是交流?不講了,大家去想想吧。

我的人是很隨和的,只要你誠心討教,我是知無不言,言而無盡。你也可以置疑我的觀點,但要合理。

遇到諍論型的人物,我一定退避三捨。以後我都不會再和他討論任何東西,提醒他任何東西,指點他任何知識。就給機會他去發揮無師自通的才智吧。



0 评论 :

技術提供:Blogger.

陳年舊事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Recent Visitor

Visitor count

AD

笑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