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腐蟲生塞翁失馬(上) 塞翁失馬(中) 塞翁失馬(完)““物腐蟲生”這句成語出自宋朝,蘇軾(東坡)《範增論》:“物必先腐也, 而後蟲生之。” 範增是秦未時的抗秦英雄。史上有名的鴻門宴就是出自他手。楚霸王項羽本來有機會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然而優柔寡斷的項羽卻讓劉邦逃跑了。而劉邦逃脫後, 知道範增的厲害。就一方面造謠中傷範增, 另一方面挑撥離間項羽和範增的感情。項羽有勇無謀, 結果中計而疏遠範增, 最終為劉邦所滅。範增的謀略和項羽的勇武本是最佳的搭配,獨霸天下指日可待,卻因內部的茅盾而破滅。然而千年的歷史經驗卻未被後人所重視。不斷重覆着同樣的悲據。我在檳城的中學母校就是一個例子;短短幾年時間就從三千餘名學生的名校, 淪落至只剩四十餘名學生, 瀕臨倒閉的學校。在商業場合為了利益斗個你死我活不足為奇。但實在很難想在一間傳授優秀中華文化的華文學府裡,竟也自個兒斗個稀里糊塗。樂團之爭我加入華樂團後擔任第一二胡手和板胡手。第二年就被選為團長。當時學校有三支樂隊,銅樂隊、手風琴隊和華樂隊。樂隊的主要顧問是當時檳城一位頗有名氣的音樂家。華樂的指導是聘請的兼職老師。手風琴隊比較特屬,主要成員是來自印尼的華裔學生組成,由學長傳學弟、妹,沒有特別的老師指導。另一名則是學校的訓導員(以下稱“訓”老師),本是銅樂隊員,畢業後留校任職訓導員並督導銅樂團。解散前的華樂團排陣裂解之因一華樂團當時成立不久,還算很新。團員中又分幫立派,主要是“小左”及“小右”兩派。“小左”的團員都是校外一個文藝團體的成員,“小右”的團員則與一個佛教團體有關。而“小右”派和校外的老師較密切。而且掌握了執委會。我接掌樂團後就發現了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