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佈施•行善•積德
[ 1 ]  [ 2 ]  [ 3 ]
無相佈施

金剛經的要旨是說“空性”, 是告訴羅漢、菩薩等級的修行者要如何做才能, 才是空性。而整個的精華就包含在四句偈裡。而這所謂的 “四句偈”經中並無明確說明,以至後人爭論不斷。有的說是: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也有說是
“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
其實不管上四句或下四句都一樣在描述 “空”。一般也稱為“無相”。金剛經中有一段經文說道:


“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這段經文的大意就是告訴修菩薩行的人,在做任何事包括行佈施時不要去分別對像的美、醜、對、錯、貧、富、目的、態度.......的做。這就是所謂的無相布施。佛經中有個關於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梵語:शारिपुत्र,Śāriputra)的故事。大智度論卷十二則記載:



"...舍利弗於六十劫中行菩薩道時,欲渡布施之河,有人來乞其眼,舍利弗初時不與,其人強索,舍利弗遂與一眼,乞者得眼,嗅之而嫌其臭,乃棄於地,並踐踏之,舍利弗遂自思惟如此人輩不可度,不如自調早脫生死。如是思惟,即於菩薩道退迴小乘。"


所以“無相佈施”除了佈施還要忍, 忍人所不能忍。舍利弗因不能忍所以做成菩薩。金剛經中有段描釋迦佛修忍辱的記載如下.:


"...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把自己的眼睛挖下來給人,人家還嫌臭, 丟在地下用腳踩。你看要做菩薩容易嗎?要“無相佈施” ?以久經60刼歷練、修為的舍利弗這等人物尚且做不到。你要一個如陳光標般的世俗人學金剛經的作法,你這個人不就對佛法無知了嗎?佛是己成就者, 他自己就是這樣走來的, 他只不過把自己的經驗告訴那些已具備資格的學生,不存在要求甚麼人都做到的問題。你說你是佛教高僧,佛教三寶之一,代佛宏法。有資格講經說法, 有資格教訓人家。各位,那你就看看那一天在路上遇上這位高僧,然後向他要身上穿的衣褲,看看他敢不敢當街就脫下來給你再說。

今天世界的紛爭、戰亂很多都是由宗教而引起的。起源就在這些宗教大師、宗教徒們對宗教的狂熱、認識不足或只停留在認知的層面。常常把經典上說的事情一成不變的照搬,或亂套亂講, 或不擇對像的講。總以為自己是最對的,最好的。硬塞給別人。對神、佛盲目的祟拜至容不下丁點置疑及批評。動不動就咒人下地獄, 喊打喊殺。最後神佛的慈悲面貌全被傲慢、嗔恨、愚痴所籠罩了。



[ 1 ]  [ 2 ] [ 3 ]

0 评论 :

技術提供:Blogger.

陳年舊事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Recent Visitor

Visitor count

AD

笑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