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佈施•行善•積德
[ 1 ]  [ 2 ]  [ 3 ]


有施皆福


佛教中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之說。就是各種幫助眾生的方法。財施就是給眾生資之物,法施就是幫助生創造財富,得更高生活素質的方法(成佛),無畏施就是豪不猶疑的,傾盡自身所有的知識、財富以至生命一切所有去幫助眾生。財施是一般眾生所能且容易做的。法施要一般程度較高看破人生, 看破生命的人﹣如阿羅漢才做的來的。而無畏施則只有菩薩程度的人才做的到。

在佛經中有許多對佈施的論述和比較。但對任何的佈施都是肯定的。贤愚因缘经卷第七:阿输迦施土缘品第三十五有段經文如下: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晨與阿難。入城乞食。見群小兒於道中戲。各聚地土。用作宮捨。及作倉藏財寶五穀。有一小兒。遙見佛來。見佛光相。敬心內發。歡喜踴躍。生布施心。即取倉中名為谷者。即以手掬。欲用施佛。身小不逮。語一小兒。我登汝上。以谷布施。小兒歡喜。報言可爾。即躡肩上。以土奉佛。佛即下鉢。低頭受土。受之已訖授與阿難語言。持此塗污我房。乞食既得。還詣祇洹。阿難以土。塗佛房地。齊污一邊。其土便盡。污已。整衣服。具以白佛。佛告阿難。曏者小兒。歡喜施土。土足塗污佛房一邊。緣斯功德。我般涅槃百歲之後。當作國王。字阿輸迦。其次小兒。當作大臣。共領閻浮提一切國土。興顯三寶。廣設供養。分布捨利。遍閻浮提。當為我起八萬四千塔。.....。


這經中把泥土供佛的小童就是後來的阿育王(Ashoka,音譯阿輸迦,意譯無憂,故又稱無憂王,約公元前304年-公元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頻頭娑羅王之子。他是一位佛教徒,後來成為佛教護法。)如果換作現代的佛教高僧大德, 見小童如此佈施,準把他駡個半死。

我曾經聽聞一位西藏喇嘛告訴我,當年他們出離西藏之初時生活非常困難, 有時連吃都沒有。修法用的供品“多瑪”都無法準備, 於是他們只好用小便滲和泥土做成“多瑪”來供養。


另一個喇嘛告訴我的故事,有一天一個貧戶找上他的活佛師父乞討,活佛一口答應了說:“好的我把今所收到的供養都給你。”。不久有另一人拿了張大牛皮來送給活佛。活佛就把這張牛皮送給了貧戶。後來活就說了這件事的因緣。原來那位來前送牛皮的人前世是只野狗,貧戶當時正在用餐;野狗前來討吃 起初貧戶不願給, 後來勉強丟了一小塊牛皮給那野狗。以這因緣他今生得回一張大牛皮。

佈施沒是有計量多少、優劣及方法的。即使自己無力佈施,見人佈施而心生歡喜,幫助他佈施也一樣功德無量。四十二章經中說道:



“ .......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不同程度不同因緣(條件)的人都會有不同的佈施方法和心態。一定要無相佈施、無畏施才能成佛嗎?我們來看看地藏經怎麼說。地藏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陳光標要親自把錢發給受捐助者,完全付合地藏經所說,..“親手遍佈施”。
經中又說:



“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看吧這是佛經所說,只要誠懇的佈施也是可以成佛的。

善未必有善報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福佑子孫。這是勸人為善之言。許多人佈施也就是為求平安,多福。然而現實情況卻並非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樣善有善報。反之常見的是很多很努行善,修行佈施的人往往遭難,事業中落, 妻離子散,病磨,車禍...等等。這在佛教界相當常見的事。下面我們來聽已故廣欽老和尚的兩段談話:

廣欽老和尚法語錄(1)

“傍晚一位法師跟一些信徒將近十個人,上承天寺請示老和尚。在大殿外一行人頂禮老和尚後,這位法師對老和尚說:“出家以來我一直身受種種人事上的刺激、打擊與金錢上的種種挫折磨難。不知是我沒有修行還是業障等別重?

老和尚說:“越是有修行的人, 那些無始來的罪業越是會現前,換成種種境界來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體的疾病,金錢上的打擊和磨難。這些磨難會刺激你,醒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自求脫離,你必需跳過這些障礙,越過種種的人生頡難才能得到清淨安樂,成就..”

廣欽老和尚法語錄(2):

問:“有人很有修行,可是臨終時還要遭遇到意外。您對這問題有甚麼看法呢?是否他們是定業難轉?“

老和尚說:“可以說定業難轉,也可以看做是乘願還業。有人會說他那麼有修行,難道不能以修行之力克服業力?我可以說,就是有修行才會遇此苦難挫折, 這是他修行的功德,使事情在這一世就解決了。”

金剛經第十六品 能凈業障分中說道: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持誦金剛經者常會有有這樣或那樣的逆境是很多人,包括我本身都曾經歷的經驗。輕則無緣無故遭人辱罵、輕視侮辱、掉落溝渠。重則車禍、意外死亡,事業失敗、破產。而最常見的就是遭人辱罵。所以如果沒有準備好,你受不了磨難,切勿拼命追求“高深上乘”的佛經佛法。這是釋迦佛所說的,金剛經上所說的。何以星雲大師在推銷金剛經時卻獨漏了這一點呢?

===================================================================
廣欽老和尚法語錄下載(已轉換成mp3): CD1(70MB)   CD2(72.4MB)
===================================================================

[ 1 ]  [ 2 ]  [ 3 ]

Related Posts:

  • 怒江之旅(6)上一篇 (1) (2) (3) (4) (5) (6) (7) (8) (9) (10) (0) 怒江之旅(六)丙中洛鄉吃完了午飯,大伙就在山上到處溜躂。這裡已是丙中洛鄉所管轄,丙中洛當地人稱為“桃花園”每當春季來臨時,滿山遍野就會開滿了桃花,我們停留的座大山就可看到很多桃樹。啊喲!說到這裡才想到忘了砍根桃木回來制斬妖剣辟邪,這年頭的妖魔鬼怪實在太多了。還有滿山遍野的花草, 藥草。對草藥我是門外漢,要不然可能挖上不少黨參, 貝母… Read More
  • 怒江之旅(5)上一篇 : (1) (2) (3) (4) (5) (6) (7) (8) (9) (10) (0) 怒江之旅(五)福貢﹣﹣貢山﹣﹣丙中洛五月一日勞動節,由於小趙的朋友有要事不能來。我們七點 鐘起床後,就打點行旅離開學校到街上吃早點。我們找了間人較少較乾淨的小吃店。在這裡(雲南)的早點多是麵條,米線,洱絲,餃子,辣湯之類。甭想有 Roti Canai, 拉茶, 咖啡烏吃。還有就是中國茶, 是當地無汚染的高山綠茶, … Read More
  • 怒江之旅(3)上一篇:(1) (2) (3) (4) (5) (6) (7) (8) (9) (10) (0) 怒江之旅(三)昆明﹣大理四月廿十八日星期五早上,另一位隊友由武漢趕到昆明。她是武漢一大所學的教授,也是朋友(以後稱小趙)太太的堂妹。大家都叫她小妹。四月廿十九日, 白天稍作休息及打點行旅,準備出發到大理和另一朋友也是全程的司機﹣﹣﹣小代會合。在還沒有繼續我們的行程前這裡先和大家交待一下路線大概(參看付圖):昆明--大理--福貢--丙中洛--… Read More
  • 怒江之旅(7)上一篇: (1) (2) (3) (4) (5) (6) (7) (8) (9) (10) (0)怒江之旅(七)山中夜宿車子下了山就往北走。一路上除了從大理到保山是收費的高速公路外,其他幾段的道路都很窄。而貢山到丙中洛這段更差。所以只見司機小代一路上不斷鳴笛。好在是一路上車輛不多,重型車如巴士更是少見。大約十五分鐘就到了石月亮山腳下, 這裡設有紀念品及少數民族手工藝品的販賣中心。(左圖箭頭所指就是遠處的石月亮)“石 月亮”其實是高黎貢山脈… Read More
  • 怒江之旅(4)(上一篇) (1) (2) (3) (4) (5) (6) (7) (8) (9) (10) (0)怒江之旅(四)大理--福貢吃完了午飯,就啓程曏西直奔六庫﹣峽谷的入口處。怒 江大峽谷是世界上最長的峽谷。怒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麓,在西藏境內的上游叫黑水河,藏族稱它為“卡拉曲”。經四川入雲南至德州流進緬甸出印度洋。 怒江峽谷也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峽谷。從滇(雲南簡稱)藏交介處海拔4694m的主峰楚鹿臘卡峰到最下游的700m落差竟達4… Read More

0 评论 :

技術提供:Blogger.

陳年舊事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Recent Visitor

Visitor count

AD

笑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