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 22:34
- master
- 陳年老酒
- No comments
骨肉相殘
除了前述那些困苦。還有漁民間的衝突。拖網漁船算是比較先進的捕魚技術。但是成本重。以當時行情計算一條一百馬力引擎的新漁船造價,連漁網等設備在內最少也要七到十萬馬幣。而這樣的船也只能在近海淺海拖蝦。要深海拖魚必需更大馬力的船;通常排水量都在30噸以上。
在 淺海拖網就和傳統放網捕漁的“捉龍”(潮語)的魚民起衝突。因為除了拖網的殺傷力令魚獲大量減少外, 也常拖壞這些漁民的網。這些傳統“捉龍”的魚民都是貧窮的一群, 造不起拖網船。因此常常發生在海上大打出手, 放火燒拖網船的事。但慶幸的是衝突沒有在吉膽島發生。這些暴力事件通常發生在北部漁村, 如適耕莊及霹靂州的十八丁。我老闆的堂兄弟就是在北上亞羅士打,途經十八丁海域時, 漁船被燒,人差點被打死。
海盗
另 一個風險就是海盗。其實真正的海盗是沒有的, 這些海盗都是印尼海軍。遇上這些“海盗”都要破大財。他們會連人帶船拖回印尼, 然後等人帶錢去贖回來。不過會遇海盗的船一般都是離岸太遠太接近公海才會出事。但是由於淺海漁船增加, 漁產減少。為了生活及攤還漁船的貸款,明知山有虎也不得不向虎山行。
寄託神明
由於“討海”的艱辛, 生活的不確定性。因此小小萬多人的島上, 神廟卻也不少。以前在島上生活時只注意到每艘船都插上一面三⻆形的“法師公”令旗,是屬於道教茅山派的神明。這次重回島上才發現島上的神廟道場不止未隨時代變遷而減少, 反而越建越大。
沿着大街往前走就進入福建區, 這裡住的大都是福建人。這裡就建了一所龍王廟, 旁邊還有城隍廟。外面左手邊還新建了一高壁,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
島上生活
吉膽島其實分為五條港和吉膽本島兩個區。相距一海里左右中間沒有道路聯接。五條港島民兩百多戶,以福建人居多;出產蝦米聞名。有一間小學。和吉膽島一樣面對人口外移的趨勢。
吉膽本島除了道路和食水。基本設還算不錯,有電力供應,郵局、診所、警察局、消防局。還有一所中學及一所小學。近年還有流動電迅服務。
島上至今還是沿用雨水作為食水。每家每戶都築有大大的水泥儲水槽。洗澡、煮飯的水都是雨天儲存下來的雨水。遇到旱天就要從吧生港口運水接濟。所以大家用水都很節省。
島上的生活也非常單調, 沒有甚麼娛樂。以前還有一家電影院, 現在已不見踪影。出海回來或沒出海的日子,一班朋友就到街上吃東西, 聊天。
至於男女青年交往那是絕對保守的。女生通常都呆在家裡,絕不會和男生一起出門閒逛或吃東西。即使兩個戀人走在街上也是一前一後, 不會肩並肩手拉手的走。自由戀愛也是非常非常的稀少,男女的婚姻大都由家長或親友撮合。
和我一同到島上工作的其實還有幾位。其中一位是電工出身, 修理電器的功夫也不錯。結果搭上了一位開百貨店朋友的妹妹,然而店老闆﹣她的母親卻不喜歡。最後以私奔結束。這是異數。
終站
從 東海岸回來後。許多漁民都已外移,不少遷移到東海岸的豐盛港及興樓。我的老闆和他哥哥都打算到吉打州去。於是就隨他們北上。我和老闆的哥哥駕一條船,從吉 膽島出發經過適耕莊、安順...十八丁等地,在海上晝夜不停的航行了四五天,才到達吉打州的亞羅士打港口。我們的基地在市中心的河岸邊, 離吉打河口(Kuala Kedah)還要整五個小時的航程。
這裡基本上還在馬六甲海峽內但已盡尾端, 在往北一點就出印度洋及泰國海域。拖網的範圍也比在中馬大。但由於還有斯里蘭卡(Sri Lanka)及印度南端擋住,所以風浪還不算大。北上一點是著名的渡假聖地浮羅交宜島(Pulau Langkawi)。
在這裡是討海生活中最幸苦的一站。由於離出海口太遠,從基地到海口要五、六小時。因此每次出海都準備了一大桶(44加侖)的柴油。一出海就是三天三夜不停的拖,幾乎是不眠不休。雖然在拖的時候也會輪流休息, 但是震耳欲聾的引擎聲, 搖晃、振動的船身如何能安眠?
在這裡還要面對真正的海盗,是來自泰國的海盗。在接近浮羅交宜島一帶作業尤其危險。這些海盗有些是泰國漁民,都很兇悍,搶了財物、漁獲還要命。不會像印尼一樣只是綁票等贖金。此外還要面對海警的“揩油”。
我的老闆也還是真霉, 換了環境漁獲還是沒起色。有一個晚上還拖到不明物體,整隻船都被拖住。我們趕忙起網,絞繩子的輪絞到奔奔跳也較不起,船卻一直往後退,看得心裡直發毛。最後不得已把繩子砍斷了才脫困,一張千多元的漁網就此長眠海底。當晚含恨返航。
那天之後我開思索,我是否還應該留下來。一個月之我終於決定放棄討海,回到岸上。
兩年的討海生活只留下一點滴的回憶。沒有悲傷, 因為除了賺不到錢也沒甚損失。沒有歡喜, 因為沒有甚麼值得歡喜的事情。
• Pulau Ketam
• Port Kelang
• 浮羅吉胆
訂閱:
張貼留言
(
Atom
)
0 评论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