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那討海的日子
[ 1 ] [ 2 ] [ 3 ]


骨肉相殘

除了前述那些困苦。還有漁民間的衝突。拖網漁船算是比較先進的捕魚技術。但是成本重。以當時行情計算一條一百馬力引擎的新漁船造價,連漁網等設備在內最少也要七到十萬馬幣。而這樣的船也只能在近海淺海拖蝦。要深海拖魚必需更大馬力的船;通常排水量都在30噸以上。

在 淺海拖網就和傳統放網捕漁的“捉龍”(潮語)的魚民起衝突。因為除了拖網的殺傷力令魚獲大量減少外, 也常拖壞這些漁民的網。這些傳統“捉龍”的魚民都是貧窮的一群, 造不起拖網船。因此常常發生在海上大打出手, 放火燒拖網船的事。但慶幸的是衝突沒有在吉膽島發生。這些暴力事件通常發生在北部漁村, 如適耕莊及霹靂州的十八丁。我老闆的堂兄弟就是在北上亞羅士打,途經十八丁海域時, 漁船被燒,人差點被打死。


海盗

另 一個風險就是海盗。其實真正的海盗是沒有的, 這些海盗都是印尼海軍。遇上這些“海盗”都要破大財。他們會連人帶船拖回印尼, 然後等人帶錢去贖回來。不過會遇海盗的船一般都是離岸太遠太接近公海才會出事。但是由於淺海漁船增加, 漁產減少。為了生活及攤還漁船的貸款,明知山有虎也不得不向虎山行。

寄託神明

由於“討海”的艱辛, 生活的不確定性。因此小小萬多人的島上, 神廟卻也不少。以前在島上生活時只注意到每艘船都插上一面三⻆形的“法師公”令旗,是屬於道教茅山派的神明。這次重回島上才發現島上的神廟道場不止未隨時代變遷而減少, 反而越建越大。

法師公廟

神廟組織所建供居民辦慶典的大堂

福建區的龍王廟,旁邊黃色小廟為城隍廟

龍王廟旁的城隍廟

沿着大街往前走就進入福建區, 這裡住的大都是福建人。這裡就建了一所龍王廟, 旁邊還有城隍廟。外面左手邊還新建了一高壁,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

龍王廟外的佛教壇, 供上觀音菩薩。佛教首重殺戒,在漁村無業不與殺生關聯,不知菩薩如何渡人。


島上生活

吉膽島其實分為五條港和吉膽本島兩個區。相距一海里左右中間沒有道路聯接。五條港島民兩百多戶,以福建人居多;出產蝦米聞名。有一間小學。和吉膽島一樣面對人口外移的趨勢。

吉膽本島除了道路和食水。基本設還算不錯,有電力供應,郵局、診所、警察局、消防局。還有一所中學及一所小學。近年還有流動電迅服務。

島上至今還是沿用雨水作為食水。每家每戶都築有大大的水泥儲水槽。洗澡、煮飯的水都是雨天儲存下來的雨水。遇到旱天就要從吧生港口運水接濟。所以大家用水都很節省。

島上儲雨水的新式水槽

島上儲雨水的舊式水槽

島上的生活也非常單調, 沒有甚麼娛樂。以前還有一家電影院, 現在已不見踪影。出海回來或沒出海的日子,一班朋友就到街上吃東西, 聊天。

至於男女青年交往那是絕對保守的。女生通常都呆在家裡,絕不會和男生一起出門閒逛或吃東西。即使兩個戀人走在街上也是一前一後, 不會肩並肩手拉手的走。自由戀愛也是非常非常的稀少,男女的婚姻大都由家長或親友撮合。

和我一同到島上工作的其實還有幾位。其中一位是電工出身, 修理電器的功夫也不錯。結果搭上了一位開百貨店朋友的妹妹,然而店老闆﹣她的母親卻不喜歡。最後以私奔結束。這是異數。


終站

從 東海岸回來後。許多漁民都已外移,不少遷移到東海岸的豐盛港及興樓。我的老闆和他哥哥都打算到吉打州去。於是就隨他們北上。我和老闆的哥哥駕一條船,從吉 膽島出發經過適耕莊、安順...十八丁等地,在海上晝夜不停的航行了四五天,才到達吉打州的亞羅士打港口。我們的基地在市中心的河岸邊, 離吉打河口(Kuala Kedah)還要整五個小時的航程。

這裡基本上還在馬六甲海峽內但已盡尾端, 在往北一點就出印度洋及泰國海域。拖網的範圍也比在中馬大。但由於還有斯里蘭卡(Sri Lanka)及印度南端擋住,所以風浪還不算大。北上一點是著名的渡假聖地浮羅交宜島(Pulau Langkawi)。

在這裡是討海生活中最幸苦的一站。由於離出海口太遠,從基地到海口要五、六小時。因此每次出海都準備了一大桶(44加侖)的柴油。一出海就是三天三夜不停的拖,幾乎是不眠不休。雖然在拖的時候也會輪流休息, 但是震耳欲聾的引擎聲, 搖晃、振動的船身如何能安眠?

在這裡還要面對真正的海盗,是來自泰國的海盗。在接近浮羅交宜島一帶作業尤其危險。這些海盗有些是泰國漁民,都很兇悍,搶了財物、漁獲還要命。不會像印尼一樣只是綁票等贖金。此外還要面對海警的“揩油”。

我的老闆也還是真霉, 換了環境漁獲還是沒起色。有一個晚上還拖到不明物體,整隻船都被拖住。我們趕忙起網,絞繩子的輪絞到奔奔跳也較不起,船卻一直往後退,看得心裡直發毛。最後不得已把繩子砍斷了才脫困,一張千多元的漁網就此長眠海底。當晚含恨返航。

那天之後我開思索,我是否還應該留下來。一個月之我終於決定放棄討海,回到岸上。

兩年的討海生活只留下一點滴的回憶。沒有悲傷, 因為除了賺不到錢也沒甚損失。沒有歡喜, 因為沒有甚麼值得歡喜的事情。


[ 1 ] [ 2 ] [ 3 ]

• Pulau Ketam
• Port Kelang
• 浮羅吉胆

Related Posts:

  • 那討海的日子(1)那討海的日子[ 1 ] [ 2 ] [ 3 ]東海搏浪“討海”是漁民的話,即向大海討飯吃的意思。那一年,高中一輟學兩年後左右。在一個偶然的機會, 也可說半被騙半自願的被介紹到漁村﹣螃蟹島(Pulau Ketam)磨練,問始了大約兩年的海上生活。我在島工作了一年後。遇見了一位在吉隆坡認識的漁村朋友。他因失業而回到漁村,卻又因當地的拖網魚船過多,魚產日漸稀少。因此和一些漁民興起外移的念頭。就這樣我隨他們幾兄弟從螃蟹島到了豐盛港。豐盛港是位於柔佛州… Read More
  • 無良日前霹靂州前行政議員行動黨的倪可敏揭露,有慈善家欲捐款三千萬供半私立大學“拉曼大學金寶分院建學生宿舍。這位損献者多年前就向院方提出建議,但都被校方以各種理由拒絕。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事件已揭發數日, 但依然未見校方回應。而控制這間大學的國陣成員黨馬華公會會長被問起這件事時也一頭霧水, 摸不着邊。 昨日倪可敏繼續揭露;以該大學一萬名學生在外租房子, 每個月420令吉計,一年單只房租就高達5千200萬。一年五千四百萬馬幣, 那可是筆大生意了。據倪… Read More
  • 富不過三代 (2)富不過三代[ 1 ]  [ 2 ] 今天要說的另一個故事是關於我在 “經理, 我要上廁所!” 一文中所任職的公司, 以下就稱它為 RX公司。 RX公司的老闆是香港華人,公司主要業務是銷售日本某名牌電子電器生意。在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及印尼都有分公司。區域營運中心設在新加坡。在印尼有間工廠生產另一牌子的日本電器。在馬來西亞有南馬、中馬和北馬三間分行。當時我是在吉隆坡總行任職。 這間公司的主要負責人都是當年和老闆打天下的戰友,多是 … Read More
  • 經理,我要上厠所看了最近行動黨 (DAP) 開刀鍘了老將鄭文福的事, 不禁令我想起一件陳年往事。 當年大學畢業後在偶然的機會下進入了一間電子電器商當維修部主管。我是第一位大學資格的技術人員,公司所給的待偶也相當不錯。我的職務是管理一組維修技術員(約十位)。 那個時候正值微電腦及微處理機剛剛興起的年代。許多電器開始用微處器 (Micro processor) 來設計。尤其是商務電器如複印機、收銀機、電子打字機、計算器...等等。很多技術員都無法應付。當時該公司… Read More
  • 那討海的日子(2)那討海的日子[ 1 ] [ 2 ] [ 3 ]為了寫這篇文章, 特地用了一天時間舊地重遊。也拍了一點短片和大家分享。美中不足的是臨出門時,匆忙間帶錯了SD卡及相機電池出了點毛病,以至錯失了一些不錯的鏡頭。 重遊吉膽島短片青山依舊在,不見故人影。自從我離開漁村回到城市工作後,就幾乎再也沒回到這個島上,只在十年前帶一位中國朋友到島上走走。這次故地重遊,島上面貌基本沒甚麼改變。只是多了幾個電訊塔及主要道路都舖上洋灰, 可以行走腳踏車。唯一的一條大街也依… Read More

0 评论 :

技術提供:Blogger.

陳年舊事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Recent Visitor

Visitor count

AD

笑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