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一將功成萬骨枯
[ 1 ]  [ 2 [ 3 ]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唐•曹松》

兵罷淮邊客路通,
亂鴉來去噪寒空。
可憐白骨攢孤冢,
                      盡為將軍覓戰功。《唐•張蟲賓•吊萬人冢》


第一首詩是寫唐明皇安祿山造反之亂﹣史稱安史之亂,後一首寫唐朝末年梁王朱温篡位時的戰亂。皆述戰爭之可怕。兩詩中最後的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  及 “盡為將軍覓戰功” 更是發人深省。除了警惕世人戰爭之可怕外, 也警愓那些領導者,不要以為勝利及成就都是自己的功勞。

領戰的將才固然重要, 但若沒有勇敢士兵的支持和奮戰,戰勝的機會恐怕也不大。所以歷史上成功的名將無不是嘗罰分明,充份照顧部下的。就以唐朝開國元勛陳國公候君集來說吧。

候君集讀書不多但聰穎過人。對部下管束嚴格, 也照顧週到。 古時當兵那有現代這樣的福利待遇,戰死了就地挖個坑埋了就是,政府更不會賠償、照顧戰士的家眷。


唐朝開國之初的經濟薄弱, 更無法給于戰士好的待遇。但是候君集卻自己一力承擔對戰亡戰士家眷的照顧。照顧遺孤的生活,還請老師教導他們的孩子。因此他能建立起一支無堅不摧的軍隊。

唐朝初期的兩大外患, 吐谷渾及高昌王國就是靠他這支軍隊平定的。尤其是對高昌一役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高昌距離唐朝首都四千餘里,位於絲綢之路的要道。本是朝貢之國, 後來見山高皇帝遠, 看死唐太宗奈何不了他,不只不再朝貢還聯合少數的突厥人攻打唐朝邊城,扣押經過絲路的商人, 致使唐太宗出兵討伐。但高昌一來距長安遙遠,又位於人煙稀少的大漠深處,糧草供應已是一大問題,朝中大臣多不讚成。最後還是由候君集一力承擔。

候君集的大軍強行七千里,穿越兩千餘里的大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臨高昌城下, 把高昌王活活嚇死。輕易就滅了高昌王國。


[ 1 ]  [ 2 [ 3 ]

Related Posts:

  • 怒江之旅-完結篇上一篇 (1) (2) (3) (4) (5) (6) (7) (8) (9) (10)怒江之旅(0)完結篇5月4日一大早吃完早餐就開車朝緬甸邊界開去;緬甸邊界離片馬鎮約六公里左右。可是很不幸的在邊防檢查站得知幾個月前就已經封關了。這是由於邊界走私、販毒活動太過猖獗所至。還有許多中國人越界至緬甸大賭特賭。雲南和周遭國家的邊界長達四千多公里。而比鄰的都是一些落後國家的落後地區。因此走私販毒特別嚴重。據中國官方的公布,自1990年中緬開始聯合… Read More
  • 怒江之旅(9)上一篇 (1) (2) (3) (4) (5) (6) (7) (8) (9) (10) (0)怒江之旅(九)僳傈風情小趙在福貢的朋友約我們在一家餐館見面, 為我們洗塵。並點一道雲南名菜銅鍋魚。銅鍋魚是撫仙湖獨特的美味抗浪魚。這種魚長約10cm形如短梭。但是這種魚已經越來越少,因此價格也越來越高,。據說每公斤高達人民幣一千元。因此現在大多以撫仙湖中的鯰魚、鯖魚和草魚等大型魚取代。用撫湖水或山泉烹煮,其味鮮美無比。吃 完晩餐,朋友送我們到… Read More
  • 怒江之旅後記怒江之旅後記回到昆明後朋友們問我對“怒江之旅”有甚麼感想。我只說了四個字 "難以言喻”。這樣的旅行經驗, 不要說我這“外國人”即使是當地人也是難以經驗到。據在昆明的朋友告訴我, 即使花一年的時間也遊玩不了雲南的所有景點。雲南省面積39.41平方公里。等於573個新加坡,1.2個馬來西亞。人口5000萬,除了漢族還有25個佔總人口三分之二的少數民族。獨特的地理環境, 豐富的天然資源,多民族, 多宗教。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文化。如果你是… Read More
  • 怒江之旅(8)上一篇: (1) (2) (3) (4) (5) (6) (7) (8) (9) (10) (0)怒江之旅(八)茶馬古道在四季桶的大山中渡過這一夜,感覺到的是安祥寧靜,雖然沒有電燈, 也沒有月光,但也沒有恐懼感。只是漆黑一片, 半夜要方便時不太方便,要摸索着走。這時你才體會到甚麼是“伸手不見五指”。經過一夜休憩。5月2日,早上六時許大伙起床。把昨夜未吃完的飯菜熱了吃。收拾整理好一切就往西藏出發。離開四季桶走了大約五公里就到了一條橫跨怒江的… Read More
  • 怒江之旅(10)上一篇 (1) (2) (3) (4) (5) (6) (7) (8) (9) (10) (0)怒江之旅(十)片馬5月3日吃完午飯離開福貢縣城後。我們向南出發準備到雲南省和緬甸邊界的片馬鎮。大約一個小時後車子到達離福貢46Km外的匹河鄉。這裡有個聞名的景點叫“飛來石”。“飛來石”這塊石頭在匹河中學石頭房院壩中央。石頭有7~8m高,直徑約6m左右。據說這塊重幾千噸的大石頭。是在1983年3月19日凌晨三點左右,從3000多m的懸崖上掉落馬路… Read More

0 评论 :

技術提供:Blogger.

陳年舊事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Recent Visitor

Visitor count

AD

笑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