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如果翁詩傑是馬英九
[ 1 ] [ 2 ] [ 3 ]


同病相憐


馬華公會、翁詩傑和中國國民黨、馬英九有着很多相似之處。

(1) 同樣是成立於反西方霸權、反戰爭、反殖民、反侵略的動亂年代。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政府後,1912年孫中山的同盟會結合其他小革命團體組成了國民黨。 而同盟會則是由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幾個重要革命團體於1905年於日本東京組成的。

而馬華公會則成立於1949年,馬來亞抗日戰爭勝利後成立的民間救濟組織。日軍敗退後, 英軍為了清剿抗日軍的中堅份子 ﹣馬來亞共產黨,對華人實行寕殺錯莫放過的政策,集體槍殺膠工,燒毁村莊;有人形容英軍的行為比日本軍更毒。華人猶如生活於人間地獄。馬華公會就是在這種情景下,由吉隆坡華團在中華總商會的號召下成立,以代表華人與英政府交涉。後來參與爭取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才成為政黨。

(2) 同樣成為統治政治主流數十年。
(3) 同樣備受治下人民詬罵。
(4) 翁詩傑和馬英九同是新生代的宮庭培養領袖, 沒有動蕩年代的經歷。
(5) 同樣面對政治大變遷,瀕臨失去政權危機。國民黨更在台灣一度失去政權。

糢糊焦點,政治無功

馬英九所面對問題當然復雜的多了。但原則是一樣的, 即一個有為的領袖面對危機或面對難題時如何去應對,並引領組織走出困境。

最近的風災造成馬英九大受責難,連他最信任的行政院長都下台了。大家都把焦點移到了救災,而台獨更把握機會狂轟爛打馬英九的政府無能;而馬英九及國民黨竟無能到無力反擊, 不知如何對應。總統為一國之首,日理萬機,一個自然災害就被數落到如此地步。為甚麼不去責難那些直接掌管當地的地方官?那麼要地方官來作甚麼?受災的地方都是綠台獨地方官掌管的,他們就沒責任嗎?。從這次的風災可以看出,台灣人民還是非常不成熟(政治), 常常落在政客的算計當中。

國民黨、馬英九和台獨彼此都在互相算計, 為自己的聲譽而計算,為選票算計。根本就糢糊、迷失了政治的方向和責任。台灣目前最主要,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統”、“獨”問題,。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不論從歷史、文化、地緣政治及現實情境來說,台灣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或政體, 過去未曾,現在和未來都不可能。只有走向兩岸統一才能徹底使台灣脫困。這是連馬英九都心知肚明的。但他偏偏抛出了,“在他任內,不統、不獨、不武”, 先經濟後政治, 要國際空間,要尊嚴... 等等今人摸不着腦的政綱。企圖面面具圓,大陸、台獨兩邊討好。

其實他在打着如意算盤,希望大陸多多開放輸送經濟的管道, 好讓台灣經濟復活。只要台灣經濟好,那他的聲望、政治地位就穩如泰山。“在他任內, 不統、不獨、不武”,那台灣到底想怎樣?現實擺在台灣面前只有兩條路;前進繁榮, 或繼續衰退困苦。

大陸方面不斷的釋放善意,盡量的開放經濟輸送管道, 就是要消除台獨所散播的“大陸恐懼”病毒。希望能以和平方手段解決台海的統一。不論用甚麼方法, 用多少時間,最終統一是中共的底線。在以前中共高度孤立, 國力薄弱時是如此,如今國力如日中天,更不可能改變這樣的立場。這是包括台獨在內所有人都看的到的問題。要大陸不斷的輸送經濟,然而在政治上卻以“不統、不獨、不武”來推搪,套句廣東話說:“咁大只蛤乸隨街跳?”(有這麼便宜的事嗎?)。

再說,這樣的保持現狀, 台灣能撐的下去嗎?只談經濟不談政治, 只是權宜之計。不能和大陸在政治融合,台灣只能局限於一隅, 日漸失去競爭力而衰敗。在這種局面下談台灣發展, 努力自強,加強競爭力, 只是事倍功半, 自欺欺人之言。

台商比馬英九看的更清楚,早早就明的暗的跑到大陸投資去了。他們所看到的是,一間公司在台灣再大也只是二千萬人口的市場,成長有限。一當成功立足大陸就變成面對十三億人口的大公司。而且中國和國際上一百六十多國家有邦交, 公司的成長無可限量。而台灣卻只有廿多個貧弱國家有邦交。利弊對比明而顯之。

所以台灣要前進繁榮只能盡速開啟政治談判,“不統,不獨,不武”的拖拉, 只能拖死台灣。今天不做,也總有一天要做。現今國民黨和馬英九政權掌控了立法院的三分之二的強勢地位,他還不要去做,不敢去做,那麼還要誰去做?

馬英九也不能總以民意為籍口。台獨綠民問題是國民黨過去統治時期所進行的,無孔不入的反共教育、寕殺錯莫放過的鐵腕政治、貪瀆所造成的怪胎。而台獨也已經如願以償,執政了八年, 如果連李登輝也算在內應有十幾年的光景了。結果已證明台獨理論不可行,台獨份子不可靠。因此如果馬英九是個真正負責任的領袖,一個英明的領袖,他不該躲在台獨的影子裡過日子,而應當妨效翁詩傑向對手展開反擊:


(1) 公開向台灣人民承認蔣介石時代舊國民黨的錯誤及道謙,一刀斬卻是非根。和過去不得人心的舊國民黨來個切絕。蔣介石早以入土為安,又何必帶着他的屍臭和台灣綠民糾纒不清呢?

(2) 組織宣教隊, 巡迴向台灣人民講述台海兩岸的現實情況。

(3) 加大力度促進兩岸民間交流,增進了解。

(4) 台灣問題其實是國共內戰的殘留問題。連戰開啟的國共論壇, 已為台海兩岸政治談判舖了基石。回到問題的源頭, 從根解決問題, 這是最容易及最合理的方法。馬英九政府應該盡早開啟兩岸政治談判。

連台灣的學者都承認時間不在台灣這一邊。馬英九不可能不知道。他有絕對優勢的資源卻不敢去做, 不要去做。注定了他不能成為英雄人物。最終不止他所要的形像,美名不保。還要落得個歷史駡名。

翁詩傑有那勇氣和魄力, 然而時勢卻對他不利。他用心良苦,可是他前面的人, 整個國陣的劣跡在選民心中已造成不可磨滅的“狼來了效應”。他可以保有個人英雄的美名,卻扭轉不了馬華最近將來的政治前景。馬華與國陣必需先成為在野黨,洗心革面, 再學為政之道, 養晦待時,多積陰德,有朝一日或有東山再起之機。

[ 1 ] [ 2 ] [ 3 ]
•馬華特大
•馬華黨爭
•馬英九
•翁詩傑
•蔡細歷

Related Posts:

  • 困獸鬥馬來西亞第十三屆大選已如箭在弦。盡管執政黨國陣遲遲不願解散國會。然而朝野政黨已鉚足勁展開選前工作。 當朝的國陣政府盡管掌控了所有主流媒體,經常為自己塗脂抺粉,抺黑反對黨。但在近日幾場公開的造勢活動中,從納吉在檳城的“韓國江南”演唱會到黃燕燕在馬六甲的團拜;國家領導人在公眾面前被公開嗆聲說:“NO”,是馬來西亞史上前所未有的。因此可見,國陣政府在主流媒體自吹自擂,聲稱選民已經回流根本是在自我麻醉。 這一片民間反對之聲。可以說令國陣政府寢食難安… Read More
  • 略見端睨 距離全國大選的是日期已經進入自然倒數階段了。我說自然倒數是因為4月28日是法定自動解散國會的日期,也就是說本屆政府必須在這一日以前解散國會。然後在60 天內舉行大選。 當前的國陣政府面臨50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非常可能倒台的窘境。 由於上屆大選至今,國陣政府不論是個別領導人形象或政府施政皆呈負面之姿。盡管國陣當局,大撒金錢,企圖利誘民心;制造大型集會,出盡法寶,但收效甚微。國陣政府犯眾憎的惡疾可以說到了藥石罔效的地步。 納吉在檳城大集會上被… Read More
  • 我叉你阿差的!新年大吉,喜氣洋洋,真的不想駡人。但是最近看了兩則新聞,實在很生氣,這個些人在當前此情此境下竟甘冒大不韋出言不遜、不當,實在非駡不可。 在2008年上一屆全國大選與民聯合作無間的興權會(興都權益行動委員會)。今天由該會秘書拉美斯(P Ramesh)發表文告說,如果民聯不支持興權會的5年印裔藍圖,那麼興權會就不會在大選中支持民聯。 和沙巴的楊得利要求 “若民聯共主安華答應讓沙巴自主,他願在民聯旗幟下競選。” 如出一轍,都是對民聯進行政治… Read More
  • 卧底在新年前因為邀請納吉出席新春團拜而被駡的狗頭淋血的董總。竟然不知吸取教訓。在納吉答應付約之後竟然沾沾自喜的說是破冰之旅。不知這班華教領導人是否有把華文修辭學好。 董總在之前表示邀納吉團拜並商討三項華教課題,即全面承認華文獨中統考文憑、批准增建華文獨中分校,以及擱置和糾正具單元主義思維的教育大藍圖。而結果大失他們所望的是納吉甚麼也沒談,沒宣佈,連上台致辭都沒有,“撈了生” 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被括了這麼大一巴掌。董總主席葉新田表示,“今天沒有… Read More
  • 魂飛魄散 三魂七魄是道教對生命的一個形容詞。這裡我不做深入討論。簡單的說三魂是生命的主體,七魄是依付於主體的七情六慾,有如印度教的七輪,對人的行為、情緒產生影響。一個健全的人,三魂七魄也健全。但人之將死時三魂七魄就會離散,人的行為表現也就會不正常,說話語無倫次、或自言自語,即常言道失魂落魄是也。到生命終止時就叫魂飛魄散。 以魂飛魄散來形容國陣政府當前的處境可能有點過早。但說他們失魂落魄卻一點也不為過,國陣的三魂七魄正在一點點的消散。 距離不得不解散… Read More

0 评论 :

技術提供:Blogger.

陳年舊事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Recent Visitor

Visitor count

AD

笑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