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如果你有機會走入佛廟的食堂就會發現壁上都有這幾句話。佛教把貪、嗔、痴稱為三毒。要修成正果就必需先去掉這三毒。而貪是三毒之首。

佛教有四眾弟子,而以出家人為上首。也可以說只有出家人( 比丘:巴利文:Bhikkhu, 梵文:भिक्षु Bhikṣu) 才是全職修行者。所以對出家人的要求也特別高。

出家修行目的就是要了脫生死輪迴之苦。而這世間的萬事萬物,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防碍解脫的東西。所以你若對這世界上萬事萬物存有一絲的貪戀,那是絕無成就的可能。

所以古德有先見之明,除貪就在吃飯時就開始做起。僧伽戒律中對衣、食、住、行都有嚴格的規定。出家人只允許有三衣一鉢,這三衣是上衣,規定用五塊布縫成,掩蓋腰部以下部位。下衣,是專為掩蓋上半身而做的,規定可用七塊布縫成。及由九塊布縫成的御寒用大衣。及鉢,承放食物的器具。

比丘(出家人)的食物都由施主供給,或自行乞食。在大乘經典金剛經中開頭的一段,如是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段經文是說,『這是我所知道的,釋迦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這個地方講述這部經典時,當時還有一千二百五十位資深的比丘同在。釋迦佛在午飯時間(佛教出家人日中一食),穿好了衣服拿着鉢,走進舍衛大城乞食,到了城中,他先到所見到的第一戶人家討食,然後到接下來的人家,直到討得足夠自己食用的食物才回到他落腳的地方。吃過飯,收捨好衣服用具,就在座位上坐好(開始講經)』。

從這段經文裡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個出家人的日常生活行為。

  • (1) 食時:吃飯的時間。日中一食,只在中午時間進食,這是出家人的規定。
  • (2) 入舍:衛大城乞食:乞食為生,不能乞討食物以外的東西。
  • (3) 依次:討食時不能挑食,乞食時要先到遇到的第一家人家,討不到或不足夠才到第二家。不能挑供好食物的人家討。
  • (4) 乞已:討到足夠自己的食量的食物就要停止不能貪多。
在釋迦佛已經覺悟成佛後,他依然保持着一般出家人的生活方式,乞食為生。但你看現的出家人怎麼生活?

在西藏的幾千間廟裡的和尚、喇嘛都是由中國政府資助的,所收的香油錢也不必交稅。出家人本就是要捨棄一切。只要有食物維持基本的生命需求,有地方遮風擋雨,可以專心修行就足夠了。現在吃好住好,不用學釋迦佛到處乞食為生,還要到處跑。但他們還要全世界造謠,說中國政府破壞宗教、宗教沒自由,毀謗施主。你說這還是佛教徒嗎?

漢傳的佛教在歷朝歷代中大都受到統治者的信任和供養,有很多寺廟都是皇帝、政府所資助的,甚至有些寺廟還敷予特權。所以漢傳佛教的和尚大都吃好住好,克苦修行者少,成就者也少(聽好了,少,不是沒有)。

所以有識之士就弄出了上面幾句來提醒修行人,吃只是要來維持生命,別貪。而且食物都是人家供養的,人家也是辛苦得來的,
不要專挑好的吃,嫌三嫌四。吃的時候要想想自己的德行是否擔的起這供養。不要以為吃的理所當然。

0 评论 :

技術提供:Blogger.

陳年舊事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Recent Visitor

Visitor count

AD

笑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