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之旅(八)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
在四季桶的大山中渡過這一夜,感覺到的是安祥寧靜,雖然沒有電燈, 也沒有月光,但也沒有恐懼感。只是漆黑一片, 半夜要方便時不太方便,要摸索着走。這時你才體會到甚麼是“伸手不見五指”。
經過一夜休憩。5月2日,早上六時許大伙起床。把昨夜未吃完的飯菜熱了吃。收拾整理好一切就往西藏出發。
離開四季桶走了大約五公里就到了一條橫跨怒江的鐵索橋前,茶馬古道入口處。這條橋是新建的,旁邊稍低處有一條舊橋。過了橋就是通往西藏的著名“茶馬古道“。當年解放軍就是沿此怒江經此進入西藏。
在橋前山壁上有塊木板, 刻上漢藏文"德拉姆,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有兩條即川藏和滇藏,這兩條古道的起點在雲南的產茶區思茅及普洱。始於大約公元六世紀後期。馬幫是這條道路的主要用戶。千多年來靠着馬幫的活動,把中國內地的茶葉,布,鹽及日用品等運往西藏。並經西馬拉雅山口轉運往印度、尼泊爾甚至歐洲。也把西藏、四川、雲南等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運回內地。
這條茶馬古道對西藏人民尤其重要。因為西藏位於高寒區,缺少蔬菜水果。吃的青棵(一種的高山麥)做的糌粑,酥油, 牛羊肉等高熱高脂肪的食物。沒有蔬果的分解因此身體燥熱。而茶葉恰恰能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因此藏族古諺有這樣的話:“加察熱”、“加霞熱”、“加梭熱”!意思就是說: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我們走的這一條是滇藏道。整條道路簡直是從山邊刨出來的。一邊是堅硬的山壁,一邊是深邃的怒江,有些路段剛好只容得一輛經過。有一段路我們還要下車好讓小代專心駛過去。路上全是泥,石路。因此六十多公里路我們竟走了整三個小時。一路都有一些小村小聚, 比較大的是秋那桶,但我們並沒有停下來。
小代對草藥有認識,沿途介紹一種叫黃金草莓的野生植物,維生素c含量特高。吃起來有點像草莓,甜中帶酸,又不是很酸那種。只是小了一點。於是大伙採的不亦悅乎。每人大約吃了大約三百到五百克。
大約十點鐘到達了察隅縣的察瓦隆鄉檢查站。大伙趕快下車找地方方便。並向管理員打聽進藏的情況。管理員告訴我們從這裡到拉薩要三天三夜。有些路段還沒修好,察瓦隆鄉到察隅就沒通車。要到明年(2007)十月就會全線通車。考慮到時間及汔油供應問題我們決定回頭。
在回程中我們見到了三三兩兩的馬幫,那馬兒也真乖見車來了會自動讓路。還有兩個日本老頭, 顧了一個小伙子當嚮導從察隅縣城出來。小伙子走累了,搭我們的順風車到秋那桶峽谷。他說他倍兩個日本老頭已經走了九天。他走的比兩個老頭還慢。走了大約五分鐘我們見到了兩個日本人。據說這兩人每年都來。
中午時分,我們回到了四季桶。小學的老師回來了, 我們進去和他打個招呼。當時他還在上課,只有六個學生。當天午餐就和老師在學校一齊吃了。這位老師是師範大學畢業生, 寫的一手好板書, 剛從獨龍江調出來。
吃完午飯, 我們驅車直奔福貢。到福貢時已是華燈初上時分。
(下一篇......)(1) (2) (3) (4) (5) (6) (7) (8) (9)
0 评论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