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之旅(八)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
在四季桶的大山中渡過這一夜,感覺到的是安祥寧靜,雖然沒有電燈, 也沒有月光,但也沒有恐懼感。只是漆黑一片, 半夜要方便時不太方便,要摸索着走。這時你才體會到甚麼是“伸手不見五指”。
經過一夜休憩。5月2日,早上六時許大伙起床。把昨夜未吃完的飯菜熱了吃。收拾整理好一切就往西藏出發。

離開四季桶走了大約五公里就到了一條橫跨怒江的鐵索橋前,茶馬古道入口處。這條橋是新建的,旁邊稍低處有一條舊橋。過了橋就是通往西藏的著名“茶馬古道“。當年解放軍就是沿此怒江經此進入西藏。
在橋前山壁上有塊木板, 刻上漢藏文"德拉姆,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有兩條即川藏和滇藏,這兩條古道的起點在

這條茶馬古道對西藏人民尤其重要。因為西藏位於高寒區,缺少蔬菜水果。吃的青棵(一種的高山麥)做的糌粑,酥油, 牛羊肉等高熱高脂肪的食物。沒有蔬果的分解因此身體燥熱。而茶葉恰恰能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因此藏族古諺有這樣的話:“加察熱”、“加霞熱”、“加梭熱”!意思就是說: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我們走的這一條是滇藏道




大約十點鐘到達了察隅縣的察瓦隆鄉檢查站。大伙趕快下車找地方方便。並向管理員打聽進藏的情況。管理員告訴我們從這裡到拉薩要三天三夜。有些路段還沒修好,察瓦隆鄉到察隅就沒通車。要到明年(2007)十月就會全線通車。考慮到時間及汔油供應問題我們決定回頭。
在回程中我們見到了三三兩兩的馬幫,那馬兒也真乖見車來了會自動讓路。還有兩個日本老頭, 顧了一個

中午時分,我們回到了四季桶。小學的老師回來了, 我們進去和他打個招呼。當時他還在上課,只有六個學生。當天午餐就和老師在學校一齊吃了。這位老師是師範大學畢業生, 寫的一手好板書, 剛從獨龍江調出來。
吃完午飯, 我們驅車直奔福貢。到福貢時已是華燈初上時分。
(下一篇......)(1) (2) (3) (4) (5) (6) (7) (8) (9)
0 评论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