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徵戰幾人回?

 [ 1 ]  [ 2 ]  [ 3 ]

這是另一首描寫戰爭的唐詩,作者是唐朝的王翰。從詩中我們可以看這也是有關邊戰事的。其中葡萄酒是新疆特產,夜光杯是甘肅的特產而琵琶則是源自印。這些地區在古代都是屬於邊疆之地。

美酒當前正當要舉杯暢飲之時突然傳來出發的號令聲 (琵琶) 。雖然軍令如山,但還是痛飲一番吧,即使醉倒戰場又如何?吃喝完這一頓,以後也不知還有沒有機會了?(古來徵戰幾人回)。這首詩道盡了戰士視死如歸的的悲涼心情。

還有一首描述戰之可怕的唐詩: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陈陶《陇西行》

這首不只描述了戰爭的慘烈,也道出了因戰爭而導至妻離子散的悲淒。貂錦指的是精銳部隊,古時只有皇宮的禁衛軍或稱御林軍能穿上精裝。五千精銳部隊全戰死了,可憐家中的妻子還魂牽夢繞的思念着在遠方作戰的丈夫。

所以戰爭是可怕的,沒有人喜歡戰爭。但因為人性的貪婪,戰爭在今日更文明的社會裡並沒有受到竭止。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提出 “韜光養悔,夾着尾巴做人”,這幾句話是隱藏着很深的戰略思想的。和成語 “卧薪嚐膽” ,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歷史。

唐朝開國之初,唐太宗李世民好不容易才平定了隋朝的內亂。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王頡利見有機可趁發動二十萬大軍,長驅直下攻打長安。唐軍節節敗退,至離長安數十里的渭水河畔。李世民用疑兵計及大量財富穩住了突厥王,並痛駡頡利背棄盟約,誘迫突厥王頡利重新簽定和平協議。從而消去一場大戰,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便橋之約。

有了這次教訓,唐太宗知道頡利王不可信。於是一方面整頓內政是為貞觀之治,一方面厲兵秣馬積極備戰,袐密訓練了一支精銳騎兵。

經過多年備戰,在加上突厥地區內爭不止,天旱大災。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十一月,突厥擾襲河西(今甘肅地區) 但被擊退。唐太宗看準時機,以此為借口發動了消㵴突厥的戰爭。

貞觀三年公元630年。定襄、鐵山之戰唐軍採用奇襲以少勝多擊敗東突厥軍,擒獲突厥王頡利,滅掉了東突厥。

大家再看看下面這張圖,紅色部份是當年唐朝初期的國土,加上後來滅掉的吐谷渾及突厥比秦朝又大了許多。和今天中國地圖再比較,你就會明白。中國版圖的擴大都是在反抗對外侵略戰爭中不斷擴大的。

黃色部份為秦朝的國土版圖

唐朝初期的版圖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己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是唐太宗悼魏徵的悼詞成為了千古佳句。

從中國的歷史上看,中國人是很會打戰,也深懂打戰的利厲害關係。戰爭是否取得最後勝利不在於打死多少敵軍,得到多少戰利品,而是戰後戰場的清理。

唐太宗在打敗了頡利後,訊速安定受災的游牧民族,供屋供地讓他們休息養生,從而收伏了民心。這才是真正的打勝戰。

像美國這種只以私利為目的國家根本不懂這種道理,所以二次大戰後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不只沒打勝過戰反而種下不解的仇恨,為自己樹立更多的敵人。就像今天的伊拉克,不只給該國人民留下毫無休止的動亂。也為美國的培養更強大的敵人。

經過三十餘年的轁光養悔,中國的綜合國力已今非昔比。但是日本人仍然淘醉在當年甲午戰爭的勝利中,沒有讀懂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化。那麼就準備付出代價吧。

別忘了中國解放軍高層說過,當中國被迫出手時那不只是教訓,而是要你感到痛。好好去體會這番話吧。


[ 1 ]  [ 2 ]  [ 3 ]

0 评论 :

技術提供:Blogger.

陳年舊事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Recent Visitor

Visitor count

AD

笑话连篇